火熱的六月,迎來青春的盛會。6月19日至22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江西代表團41名(含臺灣)代表肩負著全省1400多萬名共青團員和廣大青年的重托,共赴青春之約。
為了更好地履職,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團委書記趙建會前做了不少功課。他調研了單位內部設計研發部門和一線車間的30余名團組織負責人及青年,并到相關供應鏈上的3家單位走訪,了解青年的思想動態及他們所期待的科技創新支撐舉措等。“作為一名團干部,我時常思考如何創新形式,當好團員青年的引路人,鼓勵他們胸懷航空報國志,勇攀高峰不畏難。”趙建直言,大會是個很好的交流平臺,代表們結合各自工作實際,談體會、講認識,提問題、出舉措。
“江西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紅土地。講好紅色故事,青年講解員的作用不可小覷,他們也面臨著成長的‘煩惱’。”如何讓更多青年參與紅色基因傳承工作?一直以來,這個問題始終在萍鄉市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宣傳科科長、團支部書記段志能心頭縈繞。在代表團討論過程中,他拋出這個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得到了與會其他代表的認同和共鳴。他表示,將立足崗位,創新宣講形式,拓寬服務半徑,為健全完善黨團隊一體化育人鏈條作出應有貢獻。
“我要深深扎根農村熱土,帶動更多像我一樣的殘疾青年,奮斗出屬于他們的青春精彩,活出不一樣的人生。”寧都縣章坤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團支部書記廖竹生是一位逐夢鄉村的“勵志哥”。雖然先天殘疾,但他并沒有向命運低頭,帶頭組建了當地首個殘疾人創業團隊。有幸當選團十九大代表,廖竹生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這次參會,他積極為殘疾青年群體發聲,呼吁更多人關注和支持殘疾青年群體。
通過學習、研討,九江職業大學團委書記徐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高校團組織應當聚焦主責主業,引領青年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讓青春在為黨、為祖國、為人民的奉獻中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職業教育前途廣闊,技能報國正當時。”徐赟表示,將結合職業院校特點,持續夯實校園青年文化建設、學生專業社團建設,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讓學生們立志成為工匠型人才。
團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三下鄉”“返家鄉”、研學考察、夏冬令營等活動,引導青年在實踐中感知社會、了解國情。對此,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王鑫琪深有感觸。在學校團委組織下,他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比如,去江蘇高淳調研土地流轉制度運行現狀、赴四川小金支教助力當地教育質量改善……“實踐出真知,多走進鄉土中國深處,對成長大有裨益。我將努力把經歷轉化為分析問題的經驗,把閱歷變為解決問題的能力。”
看到團十九大報告提到,“發揮青年在國際傳播中的獨特作用,講好中國故事和中國青年故事”,景德鎮市謝莉娟陶瓷工作室主理人謝莉娟認為,這也是新時代賦予青年的責任。2022年,謝莉娟碩士研究生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大學藝術設計專業。也正是這一年的夏天,她被陶溪川邀請進入到設計師集市隊伍當中,開設了屬于自己的工作室。潛心創作的同時,謝莉娟也積極參加諸多陶瓷賽事,其中不乏國際賽事,以賽會友,切磋技藝。“陶瓷是世界認識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符號。作為一名陶藝創作者,我將勇于探索,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在陶瓷文化傳承創新中講好中國故事、江西故事。”謝莉娟說。
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征程上,一曲曲嘹亮激越的青春之歌正在唱響。
(來源:江西日報客戶端)